寄存乡愁的地方
所谓乡愁,既是对故乡的牵挂,也是对亲人的思念,考虑到村子中的老年人和妇女居多,给他们一个舒适、有趣、不孤单的丰富生活空间或许比单纯的美化与提升环境要有意义,所以如何让游子们的家人感受到设计带来的生活上的正向改变,是团队面临的第一个问题。
而最终我们将场地的设计方向定义为三种庭院的设计,即除了村民自家的小庭院美化设计外,宅间的空间被定义为中庭院负责串联节点,希望村民们能多走出家门在共享空间中产生互动;而整个村子作为一个大庭院来整体考虑,确保每一处空间都得到合理的功能分配,同时保证设计语言的整体性。
大庭院空间
我们在实地调研的过程中,发现这个村子实际上也是以老人和小孩居多,而村子里现有的活动场地其实不能很好的满足使用者的需求,而在农村,破窗效应更为明显,一个公共区域如果没有合理的被打造,很容易最终沦为“堆集场”,被堆放各种“不知道有没有用但就是舍不得扔”的东西。所以在清理场地后,我们尽可能让每一个公共空间都有相对应的使用功能与美学功能,且整体的调性与村子大环境一致,营造一个村名集体的“大庭院”。
中庭院空间
我们将村民户与户之间的连接空间,理解为项目的”中庭院“,它可能包含菜地,道路、或是一些连接的小空间。针对其中杂乱无序的部分,我们将其梳理干净,整合各类无序的小空间,将其赋予类似室内活动场地、党建服务点这样的功能,经过村民公示得到村民的支持,在顶层设计中替村集体解决了村集体的公共空间不容易腾挪出来的难题。
小庭院空间
村名的院落、房屋的立面效果等较为个性化的空间,其实也是村民最关心的点,我们本着不影响村民原有生活习惯的大原则,对院落的外围空间做了整理,部分适合绘制墙绘的建筑,选择较为贴合乡村的图案做立面美化,将村子的大氛围勾勒出来。
这次的项目无论体量、费用或是复杂程度,或许都不及地产类项目、但棕榈文旅团队在项目打磨的过程中,看到村子一点点变化成村民和设计师都喜欢的样子,这份直接了当的欣喜,是以往项目很少给予的。更令人欣慰的是,界浜村上榜了“2018中国最美村镇”获得“治理有效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