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地的修复,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它的出发点是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景观设计师在此被赋予为“文化变迁的代理人”,促进恢复棕地的持续健康。本案的设计,“文脉”的响应是内在的伏线,利用文化的变迁,打开人对滨水城市的渴望与诉求,将过去与现在、经验与现实,重复地叠加,形成棕地上城市记忆的转乘。
项目所在地大片为棕地,为了让其重新焕发生机,在改造规划和设计中专注于将人群对特定时间段共同的文化体验,唤醒人群的记忆,铁轨、火车、水、岸等作为空间的“主角”,触发游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实现了都市文脉的保护;其次是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商业热点引入衰败的社区,为地区的经济复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此外,在改造中减少废弃工厂的拆迁,合理使用场地旧材料,变废为宝,让衰败的棕地恢复活力与生机。
滨水空间对城市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滨水城市的兴起、发展与其毗邻的水系息息相关,而联系广州城与珠江的滨水空间一直是广州城重要的组成部分。工业时代,原广州南站割断了人游览滨水区的乐趣,屏蔽了住区与水系的联系。本案力图通过设计语汇,还水于民,串联滨水空间与住区,展示场地的空间信息。